首页 > 都市小说 > 阿朝的一年四季 > 第37章

第37章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末日领主,抽卡求生 [家教同人] 作为R的妹妹我该如何活下来 奸臣洗白计划 [咒回同人] 他们都想顶替我的白月光 我们打工人的怨气比鬼重 [综影视] 靠红包群称霸江湖 格局打开,离婚后我火爆贵圈 百鬼惧,千妖伏,她乃人间一仙人 戏欧离1v1 夺卿h

阿朝的一年四季第37章

王陈氏心里暖暖的,笑言:“那我便叫你如何做鱼,能让鱼没有腥味又好吃吧。”

她传授自己的心得,她慢慢道:“……鱼还能煎,若想滋味好些,提前用盐、绍酒和姜片腌上一炷香的时辰。煎时往锅里丢两粒花椒、几片干椒,再搁块拍扁的生姜,煎透后淋小半盏黄酒,盖着锅盖焖片刻,揭盖时满屋子都是鱼香,配糙米饭正合适。”

阿朝仔细听着,努力把重点记到脑子里面去。

不久后,厨房里就飘出了鱼汤的香味。

王春雨闻着香味,跑到厨房门口,探头探脑地问:“娘,鱼汤什么时候好啊?我都馋了。”

王陈氏笑着说:“快了,再等一会儿,咱们还要炒野菜,蒸野菜团子呢。”

水缸里头的水挑满了,王老大正坐在院子里歇息。

王春华把摘回来的野枣摊在竹席上,准备晒干。

晚饭很丰盛,有鲜美的鱼汤,清爽的炒野菜,还有软糯的野菜团子。

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,吃得不亦乐乎。

今日的野菜,自己也有份摘,阿朝多吃了两个野菜团子,野菜团子软乎乎的,菜馅鲜得能鲜掉眉毛、

王陈氏做的野菜团子好吃,揉面时总舍得多放些新磨的玉米面,嚼着带股子清甜的麦香。

马齿苋焯水后挤干水分切碎,拌上少许猪油和盐,裹进面团里捏成圆子,上锅蒸半个时辰,揭盖时热气裹着野菜香直往鼻子里钻。

此后阿朝与谢临洲便没有偶遇过。

谢临洲忙着给广业斋内那三个尽有新奇百怪点子的学子解疑答惑,分不出身来。

阿朝被使唤着去山上采集草药、用麦秆编织草帽、草席去售卖,分不出空来。

入了七月,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。

前一刻还透着几分燥热的日头,转瞬就被翻滚的乌云吞了个干净,风卷着水汽,带着沉甸甸的压迫感,在街巷上空呼啸而过。

谢临洲拢了拢身上的青绸长衫,刚走出李大夫家的院门,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。

今日是李大夫孙子的百日宴,他和李大夫关系不错,且还是国子监内的博士,有名有誉,受邀赴宴,席间逗弄李大夫的孙儿,耽搁了些时辰,没成想竟撞上这场急雨。

他来这里的时间已经快两年,还是没学到农人看天猜天色,问一旁的老汉子:“老叔,您瞧这雨何时能下完?”

老汉子坐在屋檐底下,摸着膝盖,“没那么快,最起码得下一个时辰。”

他眯起眼睛看着谢临洲,“谢夫子,是你啊。最近国子监内的学子可还好教?”

一句话扯到这儿,谢临洲回答:“还算不错。”

闻言,老汉子询问:“谢夫子啊,我家中有孙子想去念书,你觉得是送他到那个私塾念书好?”

谢临洲听了老汉子的话,先往檐外挪了挪脚步,避开溅起的雨沫,才温和地反问:“老叔家的孙儿今年多大了?平日里是爱静坐着认字,还是更喜欢听人讲些古今故事?”

老汉子搓了搓粗糙的手,眼里露出些期盼:“刚满七岁,皮实得很,不过听我老婆子说,前些日子见着邻村学童的识字本,倒追着问这字念啥,那画是啥。”

“那便有两个去处可选。”谢临洲指尖轻轻叩了叩袖口,细细道来,“往东去三里地,有个段先生开的私塾,段先生原是秀才出身,性子温和,教娃娃们先从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念起,每日还会留半个时辰,讲些‘孔融让梨’‘黄香温席’的小故事,最适合刚启蒙、性子还活络的娃,不容易让读书成了苦差事。”

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若是老叔想让孙儿日后多些见识,往西走五里的柳溪私塾也不错。那私塾的吴先生曾在江南游学多年,除了教经书,还会教娃娃们认些简单的算术,偶尔还会讲些江南的风土人情、山川地理。只是吴先生要求稍严些,每日要背的功课多些,得看娃能不能吃得住劲。”

他对京都城内,城外的私塾有所了解。

老汉子听得连连点头,又有些犹豫:“这俩私塾……束脩差得多不?”

谢临洲笑道:“段先生的私塾,每月收两升小米或是三百文钱,家里若有新鲜蔬菜、鸡蛋,偶尔送去些也成,柳溪私塾规矩些,每月要五百文,但逢年过节不额外要东西,吴先生还会给学得好的娃发些纸笔当奖励。老叔不妨先带孙儿去两处瞧瞧,看娃更喜欢哪个先生的模样,也听听私塾里娃娃们念书的动静,再做决定不迟。”

檐外的雨还在哗啦啦下着,老汉子心里的疑云倒散了大半,连声道:“多谢谢夫子。您这么一说,我心里就亮堂多了,等雨停了就带娃去看看。”

他今日出来参加百日宴只告了一上午的假期,下午还要回去继续上课,跟老汉说了几句,拿了把雨伞就往外面走去。

值房内有新的衣物,这番回去弄湿衣裳也没什么大碍。他身子骨一向硬朗,淋些雨没甚大碍。

“快走,快些,快些躲雨去!”

“今日出来还是大太阳,怎么着现在就下大雨了,这老爷天可真不讲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返回顶部